教育部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
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
教基一[2016]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十三五”期間中小學裝備改革發展任務,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就新形勢下加強普通中小學裝備(以下簡稱裝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教育教學裝備是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改革開放以來,裝備工作為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目前還存在裝備標準體系不健全,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還存在產品質量把關不嚴,重建設配備輕管理應用,不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適用性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裝備與教育教學及課程的深度融合,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以“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為裝備工作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新挑戰。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豐富了裝備的品種,優化了裝備的結構,極大地提升了裝備的品質。以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及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廣泛應用,促進了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辦學方式的轉變。
加強裝備工作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裝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科學技術融入裝備和教育教學工作,加快形成新的教育發展驅動力,推動基礎教育變革與創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效支撐和服務。
二、總體要求
?。ㄒ唬┲饕繕?/p>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建立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相協調,與國家課程標準相匹配的國家裝備配備和質量標準體系。推動實現裝備配備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和使用常態化。建立完善規范的國家、省、市、縣、校裝備治理工作體系與機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政府相關部門、學校、事業、科研、企業等各要素深度參與、相互促進的裝備發展格局。
?。ǘ┕ぷ髟瓌t
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在教育部統一部署下,各地因地制宜確定裝備發展路徑。發達地區,重在優化結構,實現裝備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欠發達地區,重在均衡提高配備和管理水平,并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重視支持信息化教學裝備發展。
育人為本、深度融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裝備與課程建設和學校文化深度融合,裝備與師資培養和教學實踐深度融合,裝備與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需要。
標準引領、專業支撐。以課程標準規定、裝備標準體系和規范工作機制為引領,強化法治意識、規范意識和專業意識,堅持推進裝備規劃、實施、管理的制度化和專業化。注重專業工作隊伍建設,發揮專業技術力量作用,注重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師生應用能力協同,實現教育技術裝備專業化發展。
鼓勵創新、特色發展。支持基層進行實施模式創新、管理方式創新、應用技術創新。在標準化的基礎上,鼓勵學校充分發揮裝備作為課程資源的作用,實行特色化發展,實現標準化與特色化的有機統一。
各方聯動、協同推進。立足獲得優質產品和服務,培育、引導、規范裝備市場,充分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指導和監管,更好地發揮政府各部門作用,形成有效配置資源機制。強化社會監督和用戶導向,最大限度吸收教師、家長、學生及社會各方代表參與裝備工作。